留置权人未妥善保管留置物,以为不是自己的就没管,结果还是损失了自己。案例背景。长兴企业是当地知名企业,一直以来信誉良好,利润丰厚,与许多工厂都有合作关系。前不久,长兴自己生产的A产品由于产业链的限制,需将其委托给其他工厂加工包装。长盛工厂主要从事包装业务,并且质量好、效率高、价格合理。长兴企业便将A产品加工包装的业务交给了长盛工厂负责。长兴企业与长盛工厂是第一次合作。洽谈很顺利,就签订了协议,双方约定由长盛工厂负责提供包装材料对A产品进行加工。由长兴企业先行支付长盛工厂百分之三十的加工费,待完工后,再支付其余的加工费,且约定由该企业上门取货。长盛工厂按照约定完工,该企业上门取货,但是未按照约定支付加工款项。长兴企业向来以信誉良好著称,这次却没有讲信用,使得长盛工厂非常失望,便将货物留置,要求长兴企业支付价款。几天后,下起了雨,长盛工厂负责人想到长兴企业不支付价款,不讲信用,使自己资金周转紧张,打破了本工厂资金周转原计划,影响了工厂效益,就没有保护留置的长兴企业的产品。由于长盛工厂没有采取防淋措施,该产品又怕水,导致产品损失很多,已无法继续使用。长兴企业得知此情况后,要求长盛工厂赔偿货物损失。长盛工厂认为,货物不是自己的,自己没有义务保护好货物。长兴企业索赔未果,将长盛工厂告上法庭。法庭认为,长盛工厂未妥善保管留置物,造成产品损失,最终判决长盛工厂承担损失。长兴企业不支付价款的行为的确不当,但长盛工厂违反法律规定,也是不对的,两企业负责人都应好好学习法律,遵守法律。律师分析: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,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,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,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、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。本案中,长盛工厂为留置权人,长兴企业为债务人,产品为留置物。长兴企业未按照协议约定支付加工款,长盛工厂为了保障自己权利的实现,有权依法留置长兴企业委托其加工的A产品,但是应当负有妥善保管留置财产的义务。依据我国《物权法》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:“留置权人负有妥善保管留置财产的义务;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财产毁损、灭失的,应当承担赔偿责任。”长盛工厂违反妥善保管的义务,致使A产品毁损、灭失的,应当对长兴企业承担赔偿责任。长盛工厂负责人不懂法律,造成产品损失,由此可见,要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,一定要懂法!应当注意,抵押权、质权和留置权的效力问题,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,该动产又被留置的,留置权人优先受偿;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,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;质权与未登记抵押权并存时,质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。留置权与质权都是债权人占有标的物,两者很相似,因此区分留置权和质权也是十分必要的。质权由当事人的约定产生的,留置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产生的。质权在设定时才移转占有,担保物与债权事先没有占有的关系;而留置权的债权事先就与担保物有法律上的牵连。即债权人事先占有是留置权成立的前提条件。质权的标的物包括动产还有财产权利;而留置权的标的物仅为动产。质权在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时,就可以当然行使质权;而留置权则在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时,还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程序,才可实现留置权。质权不因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而消灭;而留置权则在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时消灭。温馨提示:在留置权法律关系中,留置权人占有留置财产,以担保自己债权的实现,这是留置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。但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,即对留置财产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。法条依据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》第二百三十四条 留置权人负有妥善保管留置财产的义务;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财产毁损、灭失的,应当承担赔偿责任。